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学版 > 护理天地 > 临床护理 > 皮肤科护理
编号:125288
皮肤病的内服药物治疗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1年12月8日 林琳护理网
     1、抗组织胺药物

    其机制是与组织胺竞争受体,使组织胺不能完全发挥其致敏作用,从而达到抗过敏、止痒及镇静的作用。适用于过敏性皮肤病及皮肤瘙痒。

    2、皮质类固醇激素

    本药有抗炎和抗过每作用。作用机制是抑制的透明质酸酸,增强毛累赘血管的致密度,并降低能透性,大剂量可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,抑制肥大细胞的生成,抑制组织胺的释放,并能抑制纤维毒细胞的拉生。适用于重症药疹,重症接触性皮炎、重型多型红斑、急性荨麻疹、过敏性休克、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皮肤炎、天疱疹等。

    3、抗生素

    用于治疗皮肤的细胞感染、霉菌感染及病毒感染等。

    4、维生素类

    维生素A适用于皮肤过度角化性疾病如鱼鳞病、皮肤干燥、掌跖角化症等;维生素(B110mg片),用于单纯疱疹,带状疱疹;维生素C(B25mg片),用于脂溢性皮炎、舌炎、阴囊炎等;维生素B12(100μg支),用于带状疱疹等,维生素C(100mg片),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,适用于紫瘢、荨麻疹等;维生素E(5mg/片),用于老年性皮肤干燥、毛囊角化症、硬皮病等。以上药物口服剂量一般1~3片/天。

    5、免疫抑制剂

    具有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抑制抗体的产生,并抑制迟发性过敏反应。临床上用于治疗红斑狼疮、皮肌炎、天疱疹等。副作用有抑制制骨髓,降低白细胞,并可影响肝功能及出现消化道反应。

    6、免疫増强剂

    增加细胞免疫功能,治疗严重或慢性皮肤感染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。

    , 百拇医药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皮肤科 > 概述